扫一扫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资讯
教学教研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7/2/6 14:34:51   浏览次数:8856次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持久地抑制HBV复制,可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最终减少和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过去10多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总体疗效尚不能令人满意。不合理的用药导致耐多药病例增多。同时,长期的治疗费用也成为一些患者的沉重负担。因此,针对个体化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策略尤为必要。
    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分为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两者各有优缺点。干扰素类药物同时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疗程相对固定,不存在耐药问题;但其不用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需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多。相对而言,核苷(酸)类似物可在各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使用,其抑制病毒复制能力更强,服药方便,耐受性良好,但HBsAg血清转换率低,疗程不固定,需长期服药,存在耐药风险。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对于初治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首选干扰素。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选用生殖安全性较高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如替比夫定。
    如果干扰素治疗失败,或者初治即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是较好选择。但恩替卡韦价格相对较高。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因而治疗费用也是我们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在治疗中由于经济负担过重而自行停药或换药,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初治患者不推荐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因为二者的联合在疗效和降低耐药率方面并不优于干扰素单药治疗。相反,联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如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目前,核苷(酸)类似物的联合治疗仅推荐应用于已发生耐药者或一旦发生耐药将发生不可逆的病情加重的初治患者。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抗病毒治疗策略,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肝一科是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建立最早的肝病科室,有优良的医疗和护理团队,临床和科研相结合。治疗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肝癌等。尤其擅长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发生耐药后的再治疗。与北京佑安医院、河北省第三医院、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建立协作科室。
    李强,副主任医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肝一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河北省肝病学分会委员,邯郸市医学会理事,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成员。临床工作20年。主要研究肝脏疾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发生耐药后的再治疗。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重型肝炎、肝癌的诊治也有较深入的认识。先后在《临床肝胆病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临床消化病杂志》、《肝脏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多篇。获得邯郸市、河北省科技成果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