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资讯

新闻资讯
健康园地
中医在治疗黄疸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1/5 14:44:10   浏览次数:9671次 
    1、黄疸治疗中的扶正与祛邪   
    黄疸的发生是由于内外合邪、正邪交争所致。而正邪的消长进退,直接影响着黄疸的发展和机体的康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关系,乃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1)在邪实正不虚阶段,当以祛邪为主   
    此时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重点,若兼有表证时,要在解表的基础上佐以退黄之法,使在表之邪迅速透达,以免湿热之邪缠绵入里,酿成大患。由于人体正气未衰,对于解表、利尿、通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等祛邪之法,只要运用得当,不但可以退黄,同时可以避免正气受伤。此法在阳黄证中比较普遍。
    (2)在邪实正已虚阶段,要用攻补兼施之法      
    正虚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素体虚弱;一是因病致虚。正虚乃是导致外邪深入机体的内在因素。如果内侵之邪过盛,就形成“正虚邪实”的证型,此时往往病情加重,治疗起来也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补虚则可碍邪,有闭门留寇之虞。反之,若单纯祛邪则必将更损其正。古人早有“勿虚虚,勿实实”之戒,故中医立有“攻补兼施”之法。即在邪实明显时,治疗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在正虚严重时,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祛邪。总之,“正虚邪实”阶段一定要本着“祛邪勿忘扶正”、“扶正勿忘祛邪”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灵活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在正虚邪衰阶段,当以扶正为主    
    正气的虚弱,除上面所提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因过用泻热、通利、攻下以及破气、破血之剂,病邪虽减,正亦大伤,此乃因治疗不当而致虚。       此阶段,主要应以扶正固本为法,令其气血充足,阴阳调和,脏腑机能旺盛,即使体内有少许的余邪也必将会由于正气的恢复而消除。这就是中医学“扶正以祛邪”的治疗原则,但在具体的运用上,也不排除根据临床见证,在不损伤正气的情况下,辅佐一些祛邪之品(药味要少,分量要轻),这样可以达到正复邪尽的目的。此种情况在阳黄较为少见,往往多见于阴黄之证。        
    2、黄疸治愈后的巩固       
    应注重黄疸恢复期的巩固治疗,以清除湿热产生的根源。有时黄疸虽已退净,各项化验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但中医临床四诊所见尚有异常,就不应当过早的停药,而要继续治疗一个阶段加以巩固,防止复发。
    3、正确处理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应结合临床的各种化验和物理检查,以确定黄疸发生的原因。所以治疗此证在中医辨证的,还要考虑辨病的问题。比如临床上所说的隐性黄疸,尽  管皮肤、巩膜黄染不明显,也应按黄疸施治。  
    另外如经物理检查确定胆内结石或虫积,应于上方中加上化结石或驱虫之品,以利于黄疸的消退。需要手术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等。
    肝二科简介
    2002年邯郸市卫生局授予市传染病医院中医科为“中医肝病科”,经过13年的发展,我科室在人员技术力量、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富的成果,已经形成由经验丰富的主任中医师、副主任中医师带领、传授,以主治医师和医师为新生力量的队伍,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在钻研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共取得邯郸市科技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派科室骨干至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室现有床位60余张,我院结合我科室多年的中医经典药方,自主研制的“二草护肝颗粒”“银花清解颗粒”“丹芪鳖甲颗粒”“参芪益肝颗粒”等十几种中药制剂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肝炎、肝硬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医院设有中药制剂室,中药房,全面系统的开发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在业务发展上加强与对口协作和支援单位的合作,分别与解放军第302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影响和推进邯郸地区中医肝病特色专科专病的科室建设,使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管理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王兵亮,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本科学历,邯郸市传染病医院肝二科(中医肝病科)主任,从事肝病治疗近20年,荣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邯郸市十大名中医师带徒第二批学员,曾到北京市地坛医院,北京市佑安医院进修学习。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和肝癌的治疗,尤其在慢乙肝和丙肝抗病毒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